明末之兴汉_538.蛟龙入海(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38.蛟龙入海(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第2/3页)

起码比北面的知府都要珍贵。

    彭家齐来到宜兴之后,虽然没有大肆刮地皮,但是各种潜规则下的收入依然不少,几年下来早就回本了,还赚了不少。

    不过盯着宜兴知县位置的人可不少,彭家齐知道自己最多干一任,下一任就不知道要被发配到什么地方了。

    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发愁的时候,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京师被攻破、南京朝廷新立、安国军强势接管江南,一连串的大事发生,也没人顾得上惦记他的知县位置了。

    等到局势平稳之后,还是没有人想要他的知县位置,因为这个时候知县已经成了傀儡,根本捞不到什么好处了。

    彭家齐知道大明朝估计存在不了多久了,作为前朝旧臣,他必须早点为自己找一条出路。一旦安国军将他淘汰了,没有了官员这个身份,他在新朝将会变成一个没有什么用处的普通人。

    彭家齐知道鲁若麟对于纯粹的诗书官员非常不感冒,不能干实事的官员对安国军来说毫无用处,甚至不如那些青楼出身的女官,哪怕你把文章写得天花乱坠。

    当然,也不是绝对。真要是诗词文章特别出色,安国军还是会用的,起码教育和文宣这块会非常高兴的接纳他们。

    彭家齐自认自己的诗词文章只是一般,所以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只能从干实事上想办法。

    要说彭家齐还是有行动力的,比一般的文人和官员要强不少。

    长期处于官场的底层使得他比较务实,不像其他官员那样放不下自己的面子。为了自己的前程,他主动去了解安国军的各项规定和政策,观察学习安国军的做事方法,积极接触安国军的人,从中了解到了很多与朝廷大为不同的东西。

    其中最令彭家齐感兴趣的就是安国军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

    只要有才能,哪怕是流民、乞丐出身都可以身居高位,绝对没有什么隐形的天花板。

    而朝廷中,这样的潜规则到处都是。

    比如非翰林不能入内阁,三榜进士能够做到知府就是烧高香了,做到巡抚就是撞大运,身居部堂高官更是祖坟冒青烟了。

    至于举人,能够做到知县或者府一级的佐贰官就不错了,像海瑞和陈新甲这样可以高举庙堂的完全是异数,不能当作常例。

    有了这样的对比,彭家齐心里的雄心壮志也被激发起来了。

    要是运气好,说不定宰辅、阁老他彭家齐也可以奢望一下。

    在无所事事、蛰伏的这段时间,彭家齐一改以往得过且过的做事心态,积极学习安国军的知识,频繁向师爷、吏员们请教各种办事方法和手段,渐渐脱离了原本虚不着地的做事风格,能力上有了长足的长进。

    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了,等待安国军颁布新的用人制度。

    彭家齐知道,对于他们这样的底层官员,安国军绝对不会全部弃之不用,吸纳可用之人是必然的。

    毕竟朝廷的官吏加起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而且基本都是社会精英,鲁若麟肯定不能完全视而不见,吸纳部分进入安国军对于安国军稳定统治也很有必要。

    何况随着安国军统一天下的脚步加快,对于官员的需求愈发急迫,这些都是彭家齐他们的机会。

    现在,鲁若麟通过朝廷颁布了新的官制,彭家齐的机会终于来了。

    安国军对于朝廷现有官员的使用并不是直接接纳,而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背景调查。

    只有通过背景调查的官员才有被吸纳的资格,如果是那种庸官、昏官、贪腐严重的,犯有严重罪行的,不但不会继续使用,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二,入职培训。

    通过审核的原朝廷官员还要经过安国军的严格培训,熟知、认同安国军的理念与规矩,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承诺认真贯彻执行,接受监督,才能通过培训考核。

    第三,服从分配。

    这些通过考核的官员首先要分配到新收复的地区,并根据实际情况分配职位。这些情况包括个人能力、该地区的人员配置情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