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商贾进 (第2/2页)
此时又听张鹏用理所应当的语气继续说起“疯话”,进又觉得心里头的想法不由得松动了。 张鹏也看出了进的动摇,他继续率直的说道:“你有资金,我有技术,此事吾等尽可以摊开了谈。尔若觉得我赚钱的路子可靠,信了我的技术,就把钱投入到我经营的买卖当中······” “别讲了。”进的声音几乎是哀求。 见张鹏并没有继续讲下去,进用力摇了摇脑袋,仿佛是想把张鹏的话从脑袋里面甩出去。镇定了情绪,进说道:“上吏。你若是要借钱,就说。别的话什么都别讲了。” 张鹏也没有再说下去,他把话题转回到当下的事情上,“我此次找你有三件事。第一件事,自然是让你参与麦子的生意。第二件事,如果买卖做得大,钱上来往要存在你家。第三件事,你给我看看有没有谁的河船要卖。要什么样的船,我已经写了个大概的计划。” 说完,张鹏把一块麻布递给进。 中国是世界上造船航海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就制造舟楫。早在商代就出现帆船运输,并且当时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已有专设的造船工场——船宫。诸侯国之间经常使用船只往来,并有了战船的记载。战船是从民用船只发展起来的,但是战船既要配备进攻手段,又要防御敌方进攻,因此它在结构和性能上的要求都比民用船只高。可以说,战船代表着各个时期最高的造船能力和技术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力量和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早在秦代就能造出长达三十米、宽六至八米,能载重6万公斤的漂洋过海的大帆船──海船。另外,根据考古发现的造船厂遗址,在内河航运中已经可以造出身宽5米到8米,载重25吨到30吨的平底木船。 淮阳郡紧邻淮水,乃是内陆运输的重要血管。光有面粉不行,最重要的是能够将面粉销往全国! 商贾“进”接过来看了,是有关船的载重、类型的说法。这些他不是很懂行,就收起麻布,道:“上吏放心,这些事情我知道了。还有别的事要吩咐么?” 摇了摇头,这些事情谈完,张鹏离开了粮肆。 之所以选择和这家粮肆合作,是因为张鹏觉得这家老板很有眼力。当初是他第一个提出要买米线,给的价钱也不低,只可惜最后没能做成。但这并不影响张鹏对“进”商业头脑的赏识。 不过即便如此,让进轻易接受祖祖辈辈都难吃的麦子可以挣大钱的观念,也远远超出他个人的想象力与接受能力的极限,这不能不让张鹏感到些许遗憾。 进坐在柜台内,也是心烦意乱。他今年三十八岁,算是见多识广了。但说实话,张鹏这样的小丈夫却是他平生从所未见的。 不是因为张鹏年轻,而是因为张鹏说话的时候有种莫名的说服力。只有对自己的理念充满了坚信,人才能说出有说服力的话来。哪怕那话是疯话,也能让很多人相信。对于张鹏的疯话,进发现自己并不信,却非常想去相信。 再次用力摇摇头,把念头撵出脑海。进站起身出门去了,方才张鹏交代的事情可不是坐在粮肆里面就能知道的。 可一出店门,就正好瞧见贾市不远处生意火爆的工肆,这家店和鹏的关系也不一般······进有些踌躇,难道那小子真的能化腐朽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