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游记_第228章 锦官城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8章 锦官城里 (第2/3页)

郁的古朴文化。

    传说中的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

    锦里,即古时的锦官城。

    作为地道的历史爱好者,兼初中历史课代表,江北曾在晋时常觑(qu,二声)的《华阳国志·蜀志》中看到过如“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的记载。

    而后在各朝各代的文献及诗歌中也常有出现,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当代大诗人李商隐的《筹笔驿》中的“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当时读到这一句,江北还曾对“锦里”这个词有过疑惑,后来查了半天,才知道竟是一条古街。

    这算是他和成都,和锦里的一段小小缘分。

    哪怕此时刚刚过了年,但锦里街头仍然人满为患,来自全国各地的如江北这样的游客,堆积在锦里街口,排着队的拍照打卡。

    灰色的墙、灰色的瓦组成了灰色的门楼,门的正上方挂着一块儿红底金子的牌匾,上书“锦里”二字。

    字体不草,亦不呆,像极了成都的天气,温温柔柔,不冷不热,空气湿润,婉约秀气。

    除了天气温柔,成都还有更令全国侧目的另一种温柔。

    成都的美女。

    虽然算是刚刚“落地”,但江北已然发现了成都的美女是真的多……

    他听说过川渝盛产美女,成都更是个中翘楚,在国内排名甚至要在苏杭及京上广深之前。

    可江北一直觉得这是种夸张的说法,毕竟无论从人口还是其他方面比较,成都和京上广深都有着一定差距。

    可如今当他真正的踏在成都的土地上,站在锦里的门口前,才知道那根本不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是实事求是的典范。

    排了好一会儿,江北这才拖着行李箱,拉着黑炭妞踏进了这条古街。

    “徜徉于川西古镇风格的小街陋巷,尝小吃、玩工艺品、喝盖碗茶、吃三国菜、在四合院里发呆、在石拱桥边晒太阳……”

    一进街内,他便看到一块儿漆红色的木雕上用白色字体刻着关于锦里古街的介绍,上面以中英两种文字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这条人流鼎沸的热闹特色古街。

    江北的首要行动是找到早已预定好的酒店,所以没有第一时间流连于锦里街上的任何小吃摊儿和工艺品店。

    跟着导航的指引,江北和黑炭妞沿着人流缓缓向前。

    最后导航终于在一处古色古香的古楼前提示江北,到达目的地。

    这是一座古朴味道浓郁至极的建筑,就连匾额也是纯木质的仿古巴蜀风,上面用绿色繁体写着“锦里客栈”四个大字,以及一排提拔和红色的章印。

    左侧以长条木板书着上联:浮生若寄谁非梦,下联则书:到此能安即是家。

    横批自然就是那锦里客栈四个大字。

    和大理孙轩开的那家指尖微光小店的精致小巧不同,锦客栈虽然也是文化风格浓郁,小资格调明显,但规模却要大的多,且地理位置也好的离谱。

    如果不是江北运气好,刚巧碰到有人退房,恐怕也不会订到地处锦里古街中心这种位置的套房。

    贵是贵了点儿,好在物超所值。

    古色古香是锦里这条古街的卖点,客栈内亦是如此,处处细节都能看到经营者在各类装饰的用心。

    无论是绿植,还是古朴的木质雕花,都能让江北这个北方人发出感叹的声音,说句“针不戳,住在锦里的感觉针不戳”。

    吧台小姐姐的服务态度很好,热情无比,见江北还领着个孩子,很热心的送了黑炭妞一个q版的“貂蝉”糖果。

    黑炭妞很少见这么多人一股脑的挤在一处,完全还没从外面街道上的人山人海的感官中剥离,下意识的就往江北身后退。

    江北歉意道:“不好意思,她胆子小。”

    黑炭妞胆子小?

    这话如果让东北老家村子里的那几条野狗听了,肯定要跳上来使劲儿咬上江北几口。

    毕竟黑炭妞那可是能拎着烧火棍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