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游记_第160章 西出阳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0章 西出阳关 (第3/3页)


    临行前,店主特意看了眼江北自己拍的成片,看过后不住赞叹江北的高超摄影技术。

    两人上车前往下一站,车辆行驶在国道215线,两边都是茫茫戈壁,敦格铁路相伴而行。

    即刻满足了江北的执念,驾车行驶在戈壁之中,漫无目的,无拘无束奔向远方,虽说他们的目的是阳关,切也不是第一次这般走走停停的出行,但还是体验感爆棚。

    一路疾驰,像是走古丝绸之路一般,跟随者古人的脚步向前进。

    不多时,视线中的远处便起了风沙,“大漠孤烟直”,一片沧桑荒凉之感油然而生。

    继续前往阳关的路上,江北和吴雅遇到好几处景观,其一便是玄奘大师西天取经雕像。

    玄奘之名通过《西游记》而被国内百姓熟知,却不知这位大师在历史上不近确有其人,且取经事迹也是真事。

    这位千年前的佛家大师孤身一人,抱着对求取真经的执念,凭借一腔热血,走在这河西走廊的无垠大地,走过山,走过水,走过戈壁,走过大漠……

    最终完成对自己的升华,以及对华夏文化的补充。

    玄奘大师的雕像基座下放置一个太阳能充电播放机,日夜不息播放经文,虽然江北和吴雅都听不懂,但也能够感受到经文内的祥和之意。

    雕像边上便是礼佛石,远远望去酷似一尊睡佛的山峦出现在眼前,此处便得名礼佛石。

    说来奇怪,鸣沙山的沙到了莫高大佛和睡佛处便戛然而止,怎么都吹不过,当地人说是佛法无边,连沙尘都不敢打扰佛祖修行。

    吴雅听过了这个说法后,每见到一个佛像都会恭敬的行礼。

    看来这个年轻的新新人类,对宗教也是心怀着无比的敬畏。

    继续西行,江北竟然又到了高老庄,且这里真的有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景回归时候的雕像……

    如果说玄奘大师确有其人,那么这里绝对就是虚构人物走入现实了……

    师徒五人的雕像中,走在最前面的便是天蓬元帅——猪八戒。

    对此,江北给吴雅胡乱解释着:“毕竟八戒是回自己老丈人家,带头领路还是应该的。”

    过了高老庄,江北和吴雅又走了几十公里,这才借着汉长城的遗迹看到了阳关。

    阳关并非免费景区,门票50也不算贵。

    江北就是冲着古迹来的,此时一看难免有些失望。

    所谓阳关不过只是一个烽火台,不过相较于它的历史价值,江北没去计较阳关的卖相。

    毕竟这是历史的载体,用心感受便能和历史融为一体。

    关门处的张骞出使西域塑像表现出了大汉包容万千,气势磅礴的王朝气象。

    走在阳关大道上,江北把自己想象成往来的客商,取经的僧人,驻守边关的将士,流放至此的犯人,甚至是骆驼……

    漫漫黄沙,悠悠古道。

    他不禁想着,古人是有怎样的勇气和胆识才能走出这么一条河西走廊、走出这么一条丝绸之路?

    路途中的风险不仅来自环境,更来自于人,凶恶的土匪,孤寂的内心,不光要战胜环境,还要战胜他人,更要战胜最不容易战胜的人本身。

    无尽的黄沙,看不完的悲凉

    伫立在阳关大道的一角,恰有一股旋风吹起,黄沙随着风旋转起来,好像是千百年前的人儿在向江北呼喝着打着招呼。

    一亭,一车,一烽燧,构成了阳关遗址的全部。

    亭为往来客商提供了短暂的歇息之处,车送往迎来东西南北的货物。

    烽火台承载着信息的传递,阳关作为一处通商口岸无数的人从这里路过,无数的人见证了它的繁华,衰落,直到荒芜。

    孤立的烽燧向来到这里的游客讲述着过往的一切,江北和吴雅彷佛听到了阵阵驼铃声,传递着千年古道柔情。

    风吹日晒雨淋雷击,仍旧挺立了数千年。

    透过它,江北彷佛看到了昔日繁华的丝绸之路,热闹的阳关口岸……

    然而物是今非,回不去从前。

    历史早已抹去了这里的悲壮、豪情、文气……

    留下的是土黄色的、斑驳的烽燧遗迹和江北及吴雅这样只能感叹的后人。

    江北攥紧了身侧吴雅的手,眼神飘向远方,低声呢喃着王维的那句千古绝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