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_第851章 西线有战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51章 西线有战事 (第1/1页)

行军打仗,天时,地利,人和都很重要。
    若想打胜仗,三者缺一不可。
    在如何攻打南山和锦州的问题上,平辽大军内部产生了争议和分歧。
    有人认为正面强攻方为上策,但明军没有地利。
    有人觉得可以在东线寻找机会,可是东线没有机会。
    还有人笃定西线才是真正的战场,但是不知道如何把主战场转移到西线。
    “所以说,”王永吉抽尽最后一口烟,将残存的烟纸扔到地上,“诸位都觉得从西线发动进攻的胜算最大?”
    “对!”吴三桂还是第一个响应。
    “差不多吧,东线没有机会,中线的主战场是南山,我军佯攻不占地利,最好的办法还是从西线下手。”李性忠第二个回答。
    “西线!”刘肇基回答地十分干脆。
    其他人一一表态,认为从西线入手才是上上策。
    “既然如此,咱们就把主力调到西线。”王永吉缓缓说道,“至于怎么调兵,得容本督好好想想。”
    在进攻松山前,他可以调动的兵马总数是十万。
    当时有三条战线。
    分别是西,中和东。
    他在西线布置了一万九千人。
    中线也就是他的中军,布置了六万兵马。
    建奴的东线没有防守的意义不代表明军的东线也没有防守的意义。
    为此,王永吉在东线布置了两万兵马。
    松山之战时明军伤亡五千余人。
    其中九成九的伤亡来自他的中军。
    中军可用兵马将至五万五千人,东线战线兵马不变。
    若想把主战场转移到西线,必须保证西线有四到五万人。
    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他先是依次将目光看向吴三桂和黄得功以及高一功。
    看了一会后,他轻轻摇头自言自语道:“不能从中军往外调派一兵一卒!”
    首先他不清楚建奴在南山上布置了多少八旗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