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泥船渡海诵六甲 妙笔生花观百家14 (第1/2页)
. 听得奴仆这么一说,李客并不觉得害怕,脸上反显出不少无奈和厌烦。因为这些来者不善之人并非是甚样响马流寇,也并非是甚样邪徒恶辈,而正是突厥国四方百姓。因李白呼龙唤凤、化船渡海救得他们三十多万人,故随民心所向,举国上下都将李白视若成在世活佛;家家供奉,户户敬拜。 后来不知是何人心血来潮,竟带头闯入圣宫,把以前那些神像砸得稀碎,然后全部换成李白雕塑。各模各样,骑神兽、呼神龙、唤神凤、化神船等等等。尤其是圣池中央那个最为生动传神,腰间挂着黑葫芦,手里捏着半本六甲天书,凝神俯视,甚是霸气侧漏。 但突厥百姓觉得这样还不够,觉得区区几个雕塑不足以了表心意,报答李白救国救民之大恩。于是便有人提议,说建一活佛庙堂,然后把李白给请到里面供起来,好让百姓天天去跪拜祈福。 这提议很快就举国上下一致通过,没有半个异议,那国君更是万般支持,直接派出御用工匠去挑地选止、测距画图、起稿设构。才短短半个月,便在那大刀阔斧中建出一座佛宫,金砖玉瓦琉璃顶,玲珑塔身菩提灯,辉煌至极,堪比帝殿。接着,万众百姓就排满长街,浩浩荡荡来至李府,欲要李客交出李白,带至佛宫里头去供奉。从此受食人间烟火,祈福祈寿,世代为恩。 谁料,李客不干了。 李客知道,自己现在虽然身居塞外邦国突厥,但始终都记得自己是殇唐人,从未把根给忘掉。而按照殇唐礼俗来讲,只有死人才受香火供奉,活人不成。当初一个小小冷浸礼,就让李客五年来备受煎熬,后悔不已,每每谈起都觉得自己亏欠于李白。虽说李客尊重突厥,乃至塞外各种宗教,各种礼仪,但尊重归尊重,不代表就一定得信奉和臣服。 此外,李客虽说非常喜欢塞外文化,私底下也时经常和月娃用突厥语闲聊。但李客却严格规定李白不许说突厥语,只得讲唐言,否则必被惩罚。李客这么做,是因为不想让李白被完全胡化,而想让李白归根觞唐,学习老祖宗遗承下来的诗书礼典和圣人之道。李客知道自己倘若把李白交于突厥百姓,那迟早有一日会被完全胡化,变成塞外胡人忘根忘本。 这,是李客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再者,李白现在年芳尚小,心智未定。李客比谁都明白,假如李白从小就被人这样宠着捧着,明面上虽看似风光无限,可实则却对李白成长不利,将来势必走上歪路甚至邪路。或者,便是一辈子被突厥百姓困死在佛宫之中,半事无成,形同废物草包。故,李客万万不肯交出李白,对此月娃也极其赞成。于是,李客和月娃便好言相劝,同突厥百姓讲理论道,让他们勿需这般对待李白,也勿需再来打扰,把李白当成平常凡人,一切当没发生过就好。 谁料,百姓不干了。 百姓认定李白是神明,故觉得,既是神明就得供起来,受世人顶礼膜拜,庇佑众生。无论李客和月娃如何讲理,如何相劝,百姓不听便是不听,非吵着闹着要把李白带去佛宫。无奈,李客只得闭门谢客,将百姓拒之府外,以为过些日头,等百姓兴致渐去后就会没事。但怎料今天又有人出一主意,说:“软的不行便来硬的,咱们那么多人手,难道还奈何不得他一个小小李府么?走,咱们直接去抢!” 于是接着,突厥百姓就纷纷聚来,手拿利器,势要明抢。因得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