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章 今生?金身!(1) (第1/2页)
鲁西华笑着说,“梁先生,这房子每月租金四十块,物业管理费和水电费全包是十块,一共五十块,无需押金。” 五十块确实不高,梁实秋的好友徐志摩和陆小曼在沪市法租界福熙路的四明新村租了一所房子,每月是一百五十多块大洋。这年头普通平民全家的年收入在三百到五百块,当然沪市是最高的,京师房多人少,二十几块就能租一个大院子,而这点钱,在沪市只能租个没有厕所没有厨房没有客厅的小单间罢了。 梁先生逃离京师,随身银钱并不多,要租肯定能租,只是自己就需要外出工作,不能享受有限的私人时间罢了。 “爸爸,我们能在家洗澡了,有淋浴诶,还有水呢。”儿子在楼上传来兴奋的喊声,梁实秋心中一软,正要说话。 鲁西华看到梁先生脸露为难之色,心下就明白了,开口说道,“梁先生,按说您远道而来,我也不该打扰您。只是我这小区播音室现在缺个掌控的人,当下是我妹妹在管,每日播音都是随性而来,没个统筹。梁先生若要愿意,就隔天抽空半日到小区播音室给我妹妹他们七八个人安排安排工作。我每月付您四百块,您看怎么样?像最近我们要改编的故事《刘三姐》就需要您多多斧正啊。” 梁先生抬头看着面前年轻的鲁西华,他心里清楚,这是鲁西华在给自己找收入来源,这个特别的小区广播确实是文学载体传播的一种新方式,刚才进来时,广播里播放的《新白娘子传奇》自己就很喜欢,更别说还在筹备之中的那个发生在唐朝,叫做《刘三姐》的故事。这一切都掏在自己心中的痒处。 “爸爸要上广播喽!爸爸要上广播喽!”孩子们在楼上拍手叫着,梁先生叹了口气,开口说道,“鲁老板,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梁先生能住在这里,我才是三生有幸啊,哈哈哈哈。”鲁西华看到梁先生最终答应了下来,这才十分高兴。 冬去春来,梁实秋在“彩苑”住得十分开心,他最终还是选了一楼住下了,每天听着鸟叫起床,在卫生间对着镜子梳洗干净,妻子已经从“西苑”的早点摊,把早点买了回来。父母的哮喘也有了很大的好转,山城的吃食多以麻辣,但是近年来北来的人居多,自己也在“西苑”地摊上吃到了京师的爆羊肚,虽说不是很正宗,但是对于身在几千里外,远离家乡的自己,多少是个想念。 吃过早饭,拿起报纸端着茶壶,梁先生就迈着小步往“华苑”走去,自家外面虽说也有花园,但总归显得小气,没有“华苑”那个堪比中央广场的五亩小公园来的舒服。“华苑”里遛鸟的、打拳的、下棋的参差其间,人多却不显得喧闹,被自然的风声、树叶声、鸟声掩盖了起来。偶尔转过几棵大树,才发现前面有几个老师在讨论学校里的孩子。 找一个亭子坐下,迎着树叶间洒下的辉光,喝上一口清茶,对着报纸细细评味起来,若有闲暇,叫上几个邻居,约着去背后的歌乐山漫步,参访山中的寺刹,更是别有一番滋味。自己不禁想念其远方的朋友起来,忽然脑子里一动,何不邀请他们到山城居住,大家成为邻居,每日谈论诗词时事,也是一桩美事。当天晚上,梁先生便回家提笔写了几封信,通过小区的邮筒寄望远方的朋友。 其间谢婉莹、郑振铎等好友相约而来,一时之间山城的西华小区成了各类文学的宣传点。 十二月初的一个夜晚。 “西华,你说日寇会大势屠杀我们华夏人吗?”二十岁的韩彩儿已经是个大姑娘了,长得亭亭玉立。眼眉之间却带着一丝哀愁。 “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寇吹响了正式进攻华夏大地的号角,也掀起了华夏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波澜,自此之后这个苦难的民族将在困境之中崛起,厚积薄发,最终傲立世界之巅。 轰炸金陵、淞沪会战、国家政府迁都山城,半年来,这一桩桩的血色悲剧,冲击着万千华夏儿女的心。 之前